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干群都来玩直播 订单飞入农户家

    信息发布者:严超国
    2020-04-23 00:38:25    来源:南方日报   转载

    梅州01.jpg

    梅州02.jpg

    梅州03.jpg

    梅州04.jpg

    梅州05.jpg

    干群都来玩直播 订单飞入农户家

    梅州推动农产品线上直播,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



    近日,为响应我省“鄂粤同心 百县村播”活动,梅州农业农村部门组织13个淘宝店和天猫店,上淘宝直播间进行线上销售,在掀起“援鄂”热潮的同时,也为梅州当地特色农产品“硬核”带货。直播带货活动在梅州8县(市、区)同时进行,短短3小时,接到近千份订单。

       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“直播带货”火了!以往,直播带货被认为是网红主播的专属,然而在疫情期间,从书记镇长、电商企业到农民群体都在尝试“直播带货”,探索开辟线上阵地。

        随着电商服务不断出新出彩,新型消费加速涌现,疫情期间,出现了农民群体踊跃加入、企业借机寻找突围、地方干部上阵助力等新变化,“直播带货”这种线上消费新业态在梅州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。

        当前,直播带货给梅州企业、农民等带来了哪些新变化?推动线上消费模式加快发展,政府、企业还有哪些动作?连日来,记者走访梅州部分电商企业代表、农民等,从中寻找答案。

        ●南方日报记者 马吉池

        

        直播间就是店面

        “漳北香米富含长寿元素硒,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……”2月28日晚上8时,在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党群服务中心,返乡创业青年官维远架上手机,打开直播软件,一边介绍漳北香米的富硒特色,一边向网友兜售产品。

        一个直播间就是一个无形的店面,一条短视频就是一条广告。如今,直播带货兴起,不少行业从业人员化身网络主播,开辟“线上”阵地。尤其在疫情期间,梅州不少“新农人”在迎接挑战的同时,也把握住了新的机遇,开启直播带货、短视频推广之路,官维远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      按照往年的行情,官维远的漳北香米本不愁卖。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,那段时期农产品流通渠道尚未完全恢复,许多农产品积压在仓库里,如果不能及时售出,农民的利益将受到损害。“圩日取消,来往人流又减少,我们的米怎么才能卖出去?”在疫情防控期间,农产品滞销成了农户的普遍难题。

        为此,官维远尝试采用“电商+直播”销售模式,“试水”直播带货,积极推进线上交易模式,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,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,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。

        “这是我第一次在镜头前代言自己村里的农产品。”在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,贫困户陈银子近期从微商也走向直播带货。到目前为止,陈银子已经开了三次直播,从刚开始的紧张到现在已经放松了许多。最让她欣喜的是,直播过后,越来越多的批发商和群众主动加她微信,“有来自北京、河北、湖南的订单,销路越来越好。”

        “直播带货对于农产品销售来说,能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产品的产地、生长环境、采摘等情况,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刺激消费欲望。”陈银子说,接下来她将带着直播间里的网友走进种养基地,让网友们切身感受农产品的培育环境。

        “老铁们,今天的直播开始了,我要带大家参观一下我的网红基地。”近期,大埔县湖寮镇一位年轻的姑娘何远敏另辟蹊径,通过直播,让客家竹编这项式微的手工艺有了破解发展困境的突破口。

        直播镜头前,何远敏劈竹、钻孔、编织,干起活来干净利落。在她的“网红基地”里,堆满了竹子、竹片以及种类繁多的竹编制品,大到摇篮秋千、置物架,小到菜篮、水杯,非常精致。通过网络,何远敏的竹器“飞”出了小山城,跟她下单要货的人不断多了起来。

        何远敏是土生土长的大埔县湖寮镇人,父辈靠竹编工艺谋生,耳濡目染之下,她从小就学会这门老手艺,然而以前竹器销路不广,大多只能卖给周边村民或是趁着圩日赴圩赶集售卖。“现在有了直播搭台,既能让人了解咱们客家的竹编工艺,也能吸引更多人来购买竹编制品。”

        一部小小的手机,将传统的竹编手工艺直接推送到消费者面前,同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为自己带来收益,也帮助靠卖竹维生的农户解决了销售问题。这是何远敏的新期许。

        企业▶▷

        “深耕”直播与消费者互动

        随着竞争加剧,电商领域仿佛迎来了一波以直播带货为核心的营销浪潮,很多企业纷纷入驻各大电商直播平台,生怕错失这一波流量红利。

        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梅州茶企主动破局,纷纷拓展销售渠道,直播带货、线上推广、建群营销等成为嘉应茶销售的新渠道。

        “受疫情影响,前期公司线下门店销量有所下滑。”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,为了寻求发展,公司更加专注线上渠道。除了之前一直经营的天猫旗舰店,该公司与多家知名电商合作,推出限量优惠产品;组建微信营销群,推出个性化产品和优惠措施吸引茶友的眼球;同时积极探索直播带货销售模式,把直播间开进茶园……“从效果来看,销量比线下效果更好,下一步,公司将继续做好‘线上+线下’渠道,努力提升销售额。”

        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、梅州市国兴茶业有限公司等当地茶企目前也在微商城、淘宝等电商平台探索线上直播销售模式,期待直播能带来一定的效果,拓宽销售渠道。

        此外,在茶企从直播带货中寻求突围时,一直深耕这一领域的其他企业已卓有成效。

        梅州可其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首届农产品销售“网红”,目前该企业主要通过淘宝、拼多多、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销售农特产品,销量逐年稳步增长。

        2017年,该企业在淘宝直播平台上开通了直播间“可其山吃货厨房”,由一群客家妹子组成“俏厨娘主播团”,以“做有内容的美食直播”为宗旨,通过直播的形式与消费者进行美食互动,推介客家特色美食和本地农特产品等食材,分享特产水果食用方法与广式糕点等美食制作技巧,在推动客家等岭南特色食材的网上销售、促进当地农户和生产企业增产增收的同时,向全世界传播客家人文风情和广东饮食文化。

        由于坚持每周开展直播活动,直播的形式多种多样,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直播,获得了广泛好评,“可其山吃货厨房”现已拥有粉丝9万多人,成功利用了电商直播广开销路。

        而另一家涉足电商领域的企业兴宁市贵食食品有限公司,经过几年时间,已经成为兴宁农特产品销售的标杆企业之一。在2019年年底的兴宁市农博会上,该企业几场直播就卖出40多万元的腊鸭产品。

        目前,该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直播带货等新方式推动农特产品的销售。“通过电商渠道,春节至今,肉制品在网上销售实现逆势上升。”兴宁市贵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廖苑堂说,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各类大型肉类养殖、加工产业的发展,而且扩大了客家盐焗食品、腊肉、蜜柚等农特产品的知名度。

        政府▶▷

        官员带货

        创新“互联网+”消费扶贫模式

        这个战“疫”的春天,直播间的流量,不像往常仅仅属于娱乐明星或网红主播,也属于新近走红的一个特殊群体——书记、镇长。

        镜头前,梅州多位乡镇一把手,一个个使用起网络语言,通过电商直播平台,为农产品打开市场直播带货,助力“梅字号”农产品的品牌建设,开创电商助农、扶贫攻坚的新思路。

        “兴宁鸽是一只有爱心的鸽子,是一只健康的鸽子,是一只美味的鸽子,买它,买它……”日前,兴宁市龙田镇镇长刘超华携手梅州新农人、陈小鸽品牌创始人陈伟波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播,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站台吆喝。从镇长到网络主播的角色转换,身份转变后的反差萌,网友们纷纷留言亲民、接地气。

        这是由广东省委农办、广东省农业农村厅、广东省扶贫办指导,广东农产品采购商联盟秘书处、梅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“书记+镇长联播线上推梅州农产品”直播活动,目前正在梅州各地如火如荼展开。

        “我们城北镇群益村的枇杷又大又甜,一口咬下去汁水溢满口腔,大家快下单!”面对镜头,梅江区城北镇党委书记曾小丽热情洋溢地向大家推销着农产品。仅1.5小时就销售了8万斤枇杷,吸引了5万名粉丝关注。

        “欢迎走进马山生态茶园,网友可以看到我们茶园林下有茶、茶边有花,生态环境优良,从这里生产的茶叶色香味俱佳……”在丰顺县龙岗镇党委书记吴鹏鸟、镇长吴育钦的倾心推荐下,截至当天18时便吸引了约10万名粉丝围观,茶叶销售额达16万元。

        “这些鸽子吃五谷杂粮,不打针不吃药,真正无公害。”在兴宁市龙田镇碧园村互联网电商直播基地,镇长刘超华卖力“吃播”,不时还穿插几句地道的客家话调节气氛,短短的1.5个小时成交金额达20多万元。

        书记、镇长亲自上阵,借助“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”,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,确保农产品产得出、运得走、供得上,也是政府的一种政务服务创新之举。

        “通过推动‘互联网+消费扶贫’模式创新,塑造‘政府+电商+社交平台’新模式,以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,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效机制。”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爱东说,接下来,梅州市将进一步发挥广东农产品“保供稳价安心”平台作用,联合各种融媒体资源,组织各县领导、全市104个乡镇书记、镇长等开展农电商网红人才培训,增强农业领导干部掌握和利用新媒体的能力,培训一批网红干部队伍,助推梅州市数字农业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。

        ■记者观察

        直播带货

        如何走得更远?

        当前,“直播带货”已然成为电商新风口。网络上,“直播带货”也多次成为热搜和焦点,如央视新闻举办“谢谢你,为湖北拼单”,通过接入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直播,开启“带货”模式。“小朱配琦”组合、“谁都无法祖(阻)蓝(拦)我夏(下)丹(单)”组合,让全国人民看到了直播带货的无限可能。

        疫情期间,依赖线下客源的企业和商家遭受巨大冲击,农民、贫困户遭遇农产品滞销的困境,在这样的状况下,直播带货展示了巨大优势。不同于以往,直播间的流量,不仅仅聚焦于当红明星或网红主播,政府官员也成了新近走红的特殊群体。

        不少政府官员客串主播带货助农,受到众多网民好评。他们在各类新媒体平台直播售卖本地土特产,帮助农户和企业解决销售难题,不仅带去了温暖,也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新思路,推动了“互联网+消费扶贫”模式创新,充分调动生产者、消费者、平台运营商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,构建了政府引导、社会参与、市场运作的有效机制。

        目前,在梅州各地,镇党委书记、镇长、驻村扶贫工作队等纷纷参与到直播带货活动中,政府官员直播带货正在向常态化发展。那么,在直播带货这波热度降温之后,我们又应该如何而为?

        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是政府官员直播,还是网红直播,不能满足于获取短期的流量效应,长远来看,除了拓展销售渠道外,更应该注重把控产品和服务质量,实现“当下卖”到“长久卖”,直播助农的效力才有望持续,农产品滞销等难题才有望真正破解。

        换句话说,直播带货的关键并不仅仅只是主播本身,而是主播背后的产品,考验的是对产品质量、物流配送、售后维权等一系列环节的把控能力。

        为了让直播带货走得更远,要在做强产业上下功夫。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这一核心竞争力,其次要培训农民、引入农业品牌企业、引进人才、打造县域品牌等,指导农民科学种植,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,才能提升农产品的价值,还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,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,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,让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增强产业竞争力。

        为了让直播带货走得更远,要在服务品质上下功夫。要避免在存储、运输、包装等环节处置不当,导致农产品变质,“好货”变“次货”,甚至影响当地农产品的口碑,此外即时跟进的售后服务也很重要,在理货、发货、与买家交流等环节也要尽善尽美,才能以良好的品质赢得回头客。
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